陕西省政府2017-09-13发布了《陕西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》,根据规划,到2020年,力争30-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%。到2025年,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,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健康周期健康管理。
慢性病主要包括: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糖尿病和口腔疾病,以及内分泌、肾脏、骨骼、神经等疾病。
为了早期发现慢性病,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检测、口腔预防保健、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,逐步将临床可诊断、治疗有手段的疾病筛检技术列为公共卫生措施。
规范肿瘤登记制度,肿瘤登记覆盖全省30%以上人口,在高危人群中逐步开展上消化道癌、宫颈癌、肺癌等有成熟筛查技术的癌症早诊早治工作。健全学生健康体制制度,将口腔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内容,将胸部低剂量CT扫描、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。
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,依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,开设戒烟咨询热线,提供戒烟门诊等服务。在有条件的机构开设运动指导门诊,提供运动健康服务。落实分级诊疗,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,积极推进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、肿瘤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分级诊疗,形成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的合理就医秩序,重点畅通慢性病、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。
提高诊疗服务质量,优化诊疗流程,努力缩短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到就诊有效处理的时间,推广应用癌症个体化规范治疗方案,降低患者死亡率。大力开展脑卒中中心建设,2020年覆盖全部地市和80%的县。在条件成熟地区建设心血管病、癌症等慢性病区域中心、建立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和口腔病防治体系。
逐步将符合条件的脑卒中、癌症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技术(含中医适宜技术)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。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等相关政策,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。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,推动慢性病防治资源下沉。
保障药品生产供应,做好专利到期药物的仿制和生产,提升仿制药质量,对国内尚不能仿制的,积极通过药品价格谈判等方法,合理降低采购价格。老年慢性病患者可以由家庭签约医生开具慢性病长期药品处方,探索以多种形成满足患者用药需求。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优势和作用。
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,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健康。建设健康步道、健康主题公园,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程度和利用率,推动有条件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公众有序开放。
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,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,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建立家庭签约服务关系,提供上门诊视、健康管理等服务。健全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,逐步实现重点慢性病发病、患病、死亡和危险因素信息实时更新,定期发布慢性病相关监测信息。